行業新聞|2025-07-21| 深圳維動自動化
行星減速機與聯軸器的“不對中”是軸系安裝中常見問題(指減速機輸出軸與聯軸器、或聯軸器與負載軸的中心線未對齊,存在徑向偏差、角向偏差或兩者的綜合偏差)。不對中會導致振動增大、噪音加劇、聯軸器及軸承磨損加速,甚至降低傳動效率和設備壽命。解決需按“檢測確認偏差類型→針對性調整→驗證效果”的流程操作,具體方法如下:
一、先明確:不對中的3種類型及檢測方法
首先需確定不對中的類型(才能針對性調整),常見類型及檢測工具如下:
不對中類型 | 定義(以減速機輸出軸為基準) | 檢測工具及方法 |
徑向不對中 | 兩軸中心線平行但不同心,存在徑向距離偏差 |
用百分表(固定在減速機軸端),旋轉聯軸器,讀取圓周方向的最大與最小讀數差,即為徑向偏差。 (激光對中儀更精準:直接顯示徑向偏差值) |
角向不對中 | 兩軸中心線相交成一定角度(θ),端面存在傾斜 | 用兩個百分表(分別抵在聯軸器端面的上下/左右位置),旋轉聯軸器,讀取端面讀數差,通過公式計算角度偏差。 |
綜合不對中 | 同時存在徑向和角向偏差(最常見) | 結合上述兩種方法,同時檢測徑向和端面偏差。 |
注:不同聯軸器允許的偏差范圍不同(彈性聯軸器允許稍大,剛性聯軸器要求嚴格),需參考聯軸器手冊(如梅花聯軸器徑向允許0.1-0.5mm,角向允許0.5°-2°)。
二、核心調整步驟:以“減速機固定、調整負載端”或“負載固定、調整減速機”為例
調整的核心是通過移動減速機底座或負載設備底座,消除兩軸的徑向/角向偏差。需根據設備安裝方式(誰固定、誰可移動)選擇調整對象,以下為通用流程:
步驟1:松動固定螺栓,釋放調整空間
若負載設備(如電機、傳送帶)底座可移動:松動負載設備的固定螺栓(保留少許預緊力,防止傾倒),使其可在底座上小幅平移或傾斜。
若減速機底座可調整(部分設備設計有調整螺栓):松動減速機的固定螺栓,通過底座下方的調整頂絲(或墊片)控制位置。
注意:若兩者均固定(如螺栓緊固在混凝土基礎),需先檢查底座是否有變形(如墊片松動、底座翹曲),必要時先修復底座平整度。
步驟2:針對“徑向不對中”調整——消除同心度偏差
目標:讓兩軸中心線重合(徑向偏差≤聯軸器允許值)。
方法:平移可調整的軸(負載軸或減速機軸),通過增減“側向墊片”或“調整頂絲”控制水平/垂直方向的位移。
例:若檢測到負載軸比減速機軸“偏右2mm”,則在負載設備底座左側加墊片(或用頂絲向右推負載設備),每次調整0.2-0.5mm,調整后用百分表復測,直至徑向偏差達標。
注意:平移時需同步檢查水平度(用水平儀),避免調整徑向時破壞水平,引發新的偏差。
步驟3:針對“角向不對中”調整——消除端面傾斜
目標:讓兩軸中心線平行(角向偏差≤聯軸器允許值)。
方法:通過在設備底座“單側增減墊片”調整傾斜角度(墊片厚度決定傾斜量)。
例:檢測到負載軸端面“上翹”(與減速機軸端面有夾角),則在負載設備底座的“后端(靠近聯軸器側)下方加墊片”,或在“前端(遠離聯軸器側)減墊片”,每次加墊厚度≤0.1mm(薄銅片或不銹鋼墊片),調整后旋轉聯軸器,用百分表檢測端面偏差是否減小,直至達標。
關鍵:墊片需平整(無褶皺),且同一側的墊片需疊放整齊(避免因墊片傾斜導致新的偏差)。
步驟4:綜合偏差調整——先調角向,再調徑向
若同時存在徑向和角向偏差,建議先調角向、再調徑向:
角向偏差會導致徑向檢測時出現“假偏差”(因端面傾斜,旋轉時徑向讀數波動),先消除角向,徑向偏差更易準確調整。
調整后再次旋轉聯軸器一周,同時檢測徑向和端面偏差,確保兩者均在允許范圍內(反復微調,直至穩定)。
步驟5:緊固螺栓并二次驗證
偏差達標后,按“對角均勻緊固”原則擰緊固定螺栓(避免單邊受力導致軸系回彈)。
緊固后再次用百分表檢測(螺栓緊固可能導致微量位移),若偏差回彈,需松開螺栓重新微調(可能是底座變形或墊片不實導致)。
試運行:啟動設備(低速運行),觀察是否有異常振動或噪音(用振動檢測儀檢測振幅,應≤設備要求值,如≤0.1mm/s),無異常則調整完成。
三、特殊情況處理
1. 聯軸器與減速機軸配合過緊/過松
若聯軸器內孔與減速機軸配合過松(有間隙),會導致調整后運行時出現“動態偏差”(軸旋轉時聯軸器晃動),需更換聯軸器(或用脹緊套加固)。
若配合過緊(無法套入),不可強行敲擊(避免軸變形),需用砂紙輕微打磨軸表面(或聯軸器內孔),確保配合間隙在0.01-0.03mm(過渡配合)。
2. 底座剛性不足導致調整后回彈
若設備底座(如鋼板、支架)變形(受力后彎曲),調整后緊固螺栓會導致軸系偏移,需先加固底座(如增加加強筋、更換厚鋼板),再進行對中調整。
3. 彈性聯軸器的“隱蔽偏差”
彈性聯軸器(如梅花、膜片)允許一定偏差,但長期超差會導致彈性元件過早磨損(如梅花墊碎裂、膜片疲勞斷裂),調整時需按“允許偏差的1/2”控制(留安全余量)。
四、預防措施:減少后續不對中
1. 安裝時控制精度:首次安裝用激光對中儀(精度可達0.01mm),比百分表更高效(尤其大直徑聯軸器)。
2. 定期檢查:運行3個月后復核對中狀態(因振動可能導致螺栓松動),每年至少檢測1次。
3. 避免過載:減速機過載會導致軸系變形,間接引發不對中,需確保負載扭矩≤減速機額定值。
總結
聯軸器不對中調整的核心是“精準檢測→微量調整→反復驗證”,關鍵在于耐心(每次調整量不宜過大)和工具使用(優先用激光對中儀提升效率)。調整后需通過試運行和長期監測確認效果,避免因“隱性偏差”導致設備損壞。
微信掃一掃